一、开篇暴击:编程教育真能改写升学轨迹?
“7岁获全国赛三等奖,16岁凭AI项目保送清华”——北京女孩闫烁童的成长轨迹,让乐博乐博少儿编程再次引发家长圈热议。2025年北京市全面开展AI通识教育、天津启动“AI+七大工程”的政策背景下,编程已从“兴趣选修”变成“升学刚需”。但面对五花八门的机构,家长该如何选择?乐博编程凭什么能成为30万家庭的共识之选?答案藏在课程细节与硬核成果里。
二、选课核心:乐博的3大不可替代性
1.全龄段阶梯课程:从积木到AI的成长地图
乐博最打动家长的,是其覆盖3-18岁的“无缝衔接”体系,完美匹配孩子认知规律:
3-6岁启蒙:大颗粒电子积木搭配智能点读笔,拼搭“太空探险”场景时就能感知齿轮传动原理,空间认知能力平均提升42%;
7-10岁进阶:KIRO模块化机器人可变形为避障车、机械臂,通过“故障挑战法”故意设错,逼孩子练出工程思维——博乐市张义然就靠这阶段学到的Python技术,做出被环保部门采纳的智能诊断系统;
11+岁冲刺:对接NOI竞赛的Python/C++课程,还能进大疆联合实验室调试无人机算法,近三年学员国际赛获奖率年均涨68%。
2.科技赋能教学:比家教更懂孩子的AI双师
乐博的AI双师课堂彻底解决“家长辅导难”问题:
智能助手实时标注代码错误,用动画演示逻辑漏洞,让代码通过率提升37%;
200+维度数据分析学习短板,逻辑弱就推“循环语句闯关”,创意强就给“AI艺术创作”项目;
OMO2.0平台支持家长手机看3D建模过程,硬件用航空级铝合金磁吸模块,孩子拆搭不费劲。
3.硬件实操优势:甩开纯软件编程几条街
对比核桃编程等纯软件机构,乐博的“机器人+编程”模式更具竞争力:上海家长李女士的孩子通过搭建智能台灯,从“拼图都没耐心”变成“能连续三天调试传感器”;济南王先生发现,孩子学完编程后写作文都开始用“流程图思维”。这种“动手做中学”的模式,正是教育部《信息科技课程标准》的核心要求。
三、成果说话:竞赛与升学的双轨通行证
1.赛事金字塔:从校级赛到国际领奖台
乐博构建了200+场/年的赛事体系,2024年学员拿下:
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1国一、5赛区三等奖;
世界机器人大赛小学组冠亚季军;
IRO国际赛金奖(闫烁童凭此保送清华)。
2.2025升学加分攻略(家长必存)
中考特长生:北京、上海将机器人技术纳入招生范围,乐博学员凭区级竞赛奖可降分录取;
强基计划:NOI省级一等奖以上可获清华、北大自主招生资格,乐博高阶班针对性冲刺该赛道;
留学助力:AI项目经历被哈佛、MIT招生官认可,16岁李雨桐的帕金森病诊断系统就成了“敲门砖”。
四、家长避坑指南:3步选对编程课
看课程连贯性:拒绝“只教Scratch启蒙”的机构,乐博3-18岁体系能避免“学一半要转学”;
试硬件适配度:带孩子体验积木搭建,乐博的磁吸模块比传统教具更适合低龄娃;
查赛事出口:优先选有国际赛资源的机构,乐博与IRO、VEX等赛事直接对接。
相关推荐: